孕线形态
美丽健康孕育,从形态到心理
产后护理 / 来源:wenson / 2023/03/15 / 浏览:364
分娩后,很多产后妈妈出现尿失禁,即尿液不受控制的漏出。多数产后妈妈是压力性尿失禁,腹部内压增加,大笑、打喷嚏或咳嗽时,就会露出尿液。在产后护理时,产后尿失禁非常让人头痛。
今天的产后护理问题及措施,我们分享的是产后尿失禁出现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一般来说,在产后护理过程中,出现尿失禁的主要原因是盆底肌受到损伤。
1.底肌受到损伤。产后护理科普小知识:盆底肌如同弹簧,承托着子宫和膀胱等,其生理功能是维持排尿和排便,保持阴道紧缩。怀孕后,由于孕激素影响,盆底组织逐渐变得松弛,生完孩子后一部分韧带松裂,盆底肌弹性慢慢变差,严重时可造成器官脱垂和盆底功能障碍。经过多次分娩、急产、分娩出巨大儿、第二产程延长、利用产钳助产等均会造成尿失禁。另外,平时在大笑、打喷嚏以及咳嗽时可增加腹压,从而造成漏尿。
产后护理要点,不只是顺产会伤害盆底肌,剖腹产同样也会损伤盆底肌。随着怀孕时间延长,子宫重量随之变大,腹腔所产生的压力、盆腔脏器重力均作用于盆底肌肉,从而造成盆底肌松弛,所以剖腹产患者也会出现产后尿失禁,不可大意。
在产后护理过程中,大多数产后妈妈生完孩子后,盆底肌肉神经功能慢慢恢复正常,但也有一小部分女性出现阴道子宫脱垂以及尿失禁情况。
2.没有评估产后盆底肌。在产后护理过程中,盆底肌评估很重要。一般来说,分娩42天后需去医院复查,虽然当时可能没有尿失禁,但如果出现轻度阴道子宫脱垂,没有注重盆底肌康复训练和治疗,那么就会增加尿失禁几率。
产后护理要点,分娩后一年内正是盆底肌功能恢复关键时期,但很多人却没有重视。上了年纪后,女性体内雌激素分泌减少,尿道黏膜和黏膜下血管处于萎缩状态,尿道黏膜闭合能力减退或丧失,韧带和肌肉也随之松弛,减弱尿道括约肌张力,易出现尿失禁。因此,分娩后越早做盆底肌修复越好,即便做得晚一些也没有关系,都是可以慢慢修复的。
孕线形态温馨提醒:防止尿失禁的关键期是怀孕分娩和绝经期。处于怀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应积极治疗慢性便秘和慢性咳嗽等可增加腹压的疾病。分娩后应及早做盆底检查,积极配合医生做盆底肌康复训练或治疗。在产后护理过程中,每一次的盆底肌康复训练,都有一定的效果呢。
欢迎关注“孕线形态”,学习更多专业、实用,接地气的孕产知识。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更多的人哦。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网络整理,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津贴计算
阶段食谱
孕前检查
哪些可吃
哪些可做
同类圈子
拥有美丽健康的孕育体验
咨询
享受应有的生育福利
咨询
妈妈们需要多些理解和关爱
咨询
注:每个服务都有对应的老师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